在微量和比色皿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取决于几个因素:
样品类型:是 DNA 样品、蛋白质还是其他材料?
样品溶剂:使用的溶剂是什么(例如水、有机溶剂)?
样品浓度:是预期浓度高,还是样品接近检测限?
可用体积:有多少样品可用于分析?
微量紫外-可见光测量已成为核酸定量和蛋白质分析的标准,特别是在处理小体积和高浓度时。常见的工作流程,如离心柱迷你制备,产生的 DNA 浓度在微量分光光度计的动态范围内(例如,DS 系列仪器上的 dsDNA 为 0.75 ng/μL 至 37,500 ng/μL)。
样品保存:仅需要 1 μL,其余部分保留用于下游应用。
无需稀释:消除连续稀释和移液不一致造成的错误。
自动路径长度选择:SmartPath™ 等技术会自动优化路径长度。
简单清理:快速擦拭即可去除样品,降低污染风险。
微量模式特别有利于测量水基溶液,这些溶液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完整性并缓慢蒸发,支持准确定量。
如果您的样品量有限或您正在进行常规 DNA 定量,微量紫外可见光通常被选。
虽然微量测量已成为许多样品类型的常规,但传统的比色皿仍然可用于某些测定。
挥发性溶剂中的样品:比色皿是一个大部分封闭的容器,可以减缓有机溶剂的蒸发,有助于保持样品体积并在测量挥发性样品时提高准确性。
微生物样品的 OD600 测量:用户可以利用比色皿较长的 10 毫米光程来执行精确的光散射测量,例如细菌或酵母样品的 OD600 评估。
动力学测定:当您需要监测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时,例如酶反应,比色皿的较大体积和受控环境可以实现稳定、连续的测量。
改用微体积紫外-可见光测量的好处很多:
样品保存:仅使用 1 uL 样品进行质量控制测量,可保留更多的样品量以进行额外的 QC 评估,并使更多的样品可用于终点分析。
消除样品稀释:在引入微量紫外-可见光测量之前,用户通常会对样品浓度做出有根据的猜测,或者可能会准备一些样品稀释液以确保吸光度落在固定光程的线性范围内。如果样品对于比色皿光程来说浓度过高,用户将获得不准确的吸光度测量结果。无需样品稀释还可以减少因移液不正确的体积或未在连续稀释的样品中分配整个体积而产生的额外错误。
多种光程可优化任何样品:DS 系列分光光度计等仪器上的微量模式使用 SmartPath™ 技术。这会自动为每次测量选择正确的光程,使其能够处理广泛的浓度(例如,dsDNA 为 0.75 ng/μL 至 37,500 ng/μL)。
易于清理:微量测量后取出样品很简单——只需用干净、干燥的实验室湿巾擦拭即可。比色皿的清洁更耗时,需要清洗和干燥以避免污染。一次性比色皿避免了这种情况,但会带来财务和环境成本。